HOME | PROFILE | NEWS | MEDIA | PHOTOS | MUSIC | LINK | CONTACT

返回媒體 MEDIA >>報刊評價(學術界對戴定澄研究成果的評論)>>林麗瓊

戴定澄樂評文章閱後感

澳門日報 2012-10-25
林麗瓊

國際音樂節又來臨了,我們在聼音樂會後,常常希望讀到事後的音樂評論文章。
音樂評論,不僅是給音樂家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,也為一些音樂愛好者提供專業的解釋。對某場音樂會的感想,透過專業的分析再用生動的文字轉述出來,會讓人回味無窮,還會因此而產生共鳴。

最近,因為上《音樂文章閱讀與寫作》課的關係,有機會閱讀到戴定澄教授《音樂表演在澳門》一書中的幾篇樂評文章,讀後,就像剛欣賞完幾場精彩的音樂會一樣,感同身受,不僅提升了不少我對音樂評論寫作的興趣,也對音樂評論文的寫作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。

這本書所涉及的音樂評論的內容很廣:從古典到現代音樂;器樂到聲樂甚至中樂等,都有清楚明確的分類,讓人很容易從目錄編排中找到自己中意的範疇。書中還附有一些專家學者的推介,如關傑教授特別推薦的題名為“譚盾:古老受難樂在21世紀的復活之旅”的文章:標題中關於“受難樂”、“21世紀”等提示引人注目,估計這部作品應該是同“聖詠”或巴哈有關,想必應該是古老的音樂卻用很新穎的演奏方式。讀下去,果然如文中所描述的,“作品在聽覺上,以人聲﹑水聲﹑敲擊樂聲﹑弦樂聲及電聲等不同的音樂與音響材料的呈示﹑組合手段,表現特定的歌詞內涵。”文章還提到“水樂”的概念,我從來沒聽過這種音樂,會是怎樣的聲音呢?再向下看,明白了:筆者把音樂會的樂器組合、場地擺設、音樂呈現的安排都描述得清清楚楚,整個音樂會彷彿就在眼前。

我也閲讀了書中關於歌劇與音樂劇的第一篇:是關於“羅密歐與茱麗葉”這部耳熟能詳的莎士比亞的著名戲劇。作者對歌劇表演會是怎樣的詮釋呢?我充滿了好奇,看了戴教授的評論,描寫得很細緻;先是對作曲家古諾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團隊的介紹,接著是指揮與樂團整體的互動有了簡單而清晰的說明,然後一步一步展開,明澈生動的把每一幕的重點看頭都描繪出來,讓人光是看著文字就可以想像出一幕幕精彩動人的歌劇。

另一篇關於歌劇“魔笛”的文章,我雖然沒有看過現場的歌劇,但從文中筆者對歌唱者的描述與稱讚,可以想像他們的水準是相當高的。筆者對於這場歌劇,先是稱讚,後再對視覺形象和舞臺佈景的不足等,作出大膽的評論;最後對總體表現上還是讚揚和鼓勵的。這種評論不但讓表演者看了心感安慰,同時也讓人有想要更進一步的動力。

看過好幾篇戴教授的音樂評論後,讓我開闊了眼界,有所思考而且收穫不少。關於音樂評論的寫作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見,但是在寫作的時候,要如何寫得中肯有力,又能夠吸引人去看,我覺得很重要的是作者本身對音樂的瞭解要有足夠的認知,比如說一些專業的音樂知識,不同時期或不同風格的曲子它的文化背境是什麼,都需要有足夠的瞭解。除此之外,對樂器的認識也很重要,每種樂器都有自己特別之處,所以耳朵的敏銳度很重要,只有對樂器的聲音有了足夠的瞭解,才能夠欣賞到音樂的本質;才會有所感觸,才可以對音樂作出生動的評論。
所以說,要寫好一篇音樂評論是不簡單的。又一屆澳門國際音樂節即將開始,我們期待好的表演,也一樣期待著好的、專業的音樂評論文章。